辽源市西安区精准施策“拔穷根”
本报讯(记者 崔玻 通讯员 张洪伟 黄建平)“自打项目开工以来,我就在这打零工,现在已经挣了4000多块钱了。”12月6日,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二组贫困村民杨玉财,在与记者说起村里产业园项目给他带来的收益时高兴地说。
为切实增加贫困村民收入,今年9月,碾山村扶贫创业特色种植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,并为该村30余名贫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。产业园项目建设,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,又实现了本村贫困村民家门口就业。
据了解,碾山村扶贫项目建设,是辽源市西安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围绕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目标,按照“基础设施先行、产业扶贫治本、健康扶贫攻坚、综合施策兜底”的总体思路,分类施策,力求扶贫全覆盖的一个缩影。
“靶向”施策,合力攻坚
按照“扶贫对象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使用、措施到户、因村派人、脱贫成效”六项精准要求,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,其他区级领导为副组长,区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,实行党政“一把手”负总责的双组长模式,发挥领导干部“头雁效应”,从而形成了区级领导、区直部门分头包保,各负其责,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。细化量化12个方面53项考核指标,将考核指标纳入行业部门及包保部门全年绩效考核内容。
为有效充实“脱贫一线”工作力量,从全区范围内抽调6名优秀干部,在3个贫困村“第一书记”和包保部门帮扶力量基础上,成立了驻村工作队,进一步做实做细扶贫工作。
精准施策,聚力“拔穷根”
灯塔镇沐雨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,通过该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,如今,沐雨村实现了整村退出贫困。“苦了一辈子,我终于住上了新房子,每个月还能领社保金,这都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哇!”五组村民王凤英难掩心中的喜悦。王凤英原先居住在儿子的35平米土坯房里,每年只有2000多元收入维持生活。如今,通过精准扶贫,王凤英不仅通过“五点双享两救助”的政策保障机制和村集体分红,家庭年收入达到了9000余元外,还通过危房改造,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。
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西安区在全面完善精准确贫、精准脱贫基础档案的同时,准确采集贫困村、贫困户地理位置信息,更新建档立卡明白卡,及时掌握贫困户动态,确保扶贫工作全面化、信息化。此外,坚持“一户一策”精准帮扶,针对部分贫困户种地难问题,帮助其购置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。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,以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,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“五点双享两救助”政策范围。针对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,组织开展危房改造工作。
分类施策,扶贫全覆盖
为全力实施项目扶贫、健康扶贫、基础设施扶贫、农资保障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就业扶贫“六大攻坚行动”,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、看病贵、报销程序复杂等突出问题,该区落实“雨露计划”,重点对贫困学生实行全程资助;实施“千人培训计划”,提升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;开展“送岗位、送技能、送政策”三下乡扶贫活动,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;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展小额信贷,为贫困户创业发放免息贷款。
此外,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该区累计为贫困村修建道路28.88公里,修建路边沟12276米,安装路灯369盏,建设文化广场3个。目前,西安区23个行政村均已通硬化路,贫困村现全部实现通动力电,贫困村已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。
信息公告